查看原文
其他

行动是化解焦虑的唯一途径

2017-09-05 👉 富书

三观,才是人和人之间最远的距离

真正高贵的不是出身,是教养

会做减法,才是终极智慧


作者:阵雨(富书专栏作者),来源:富书(ID:zhongchoudushu),转载请加fushuzhuoluo

主播:张小荷

只要你行动起来,就一定会到达你想要的远方。


经常有朋友跟我诉苦,好焦虑,没钱没房没车,还有很多东西要学,怎么办呀?我说就两个字,行动。


在遇到一件令人感到焦虑的事情的时候,我们往往会控制不住去胡思乱想。


心理学上将这种反反复复考虑同样一件事情,并且无法从焦虑情绪当中走出来的情形称之为“思维反刍”。


我们都不可避免会陷入“思维反刍”的情形,不同的是,牛人会选择用行动化解焦虑,而普通人只会陷入焦虑中。


我的朋友A,思想政治专业研究生,在国企上班,对自己的工作很不满意。


每天晚上总是嚷着要做出改变,但是始终原地踏步,睡前千头万绪,各种职业规划,醒来还是上班去。


没看见他去学习进修,或者去了解喜欢的行业发展状况,只是学会了怨天尤人,吐槽单位和领导。


两年过去了,所谓的做出改变,还停留在口头上。


而我的大学同学B,她的行动力值得点赞。


她在一个四线城市当公务员3年,工作死气沉沉,一直没有男友,还被父母催婚,人生陷入低谷。


不认命的她在30岁前夕无视父母的反对,辞职离开了自己的家乡,去到深圳新媒体公司打拼3年。


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文字编辑工作,现在月薪2万,还在公司里收获了自己的爱情。


只要踏出第一步,一切都会水到渠成。


就像B一样,她一开始也觉得很迷茫,不知道该去哪里,只是内心有个声音告诉她:不能再待在这里,要走出去。


于是她果断开始行动,慢慢就摸索出了适合自性发展的路。


所谓拖延症,只是逃避行动的借口,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情,比做好它更重要。


关于行动,《精进》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三条锦囊妙计:



一、行动的驱动系统:微习惯策略


当我们真正意识到要去做一件事,一瞬间被点燃,行动就启动了,背后也许有复杂的原因。


但是归结下来就两个方面,一个是逃避痛苦,二是追逐快乐。


相比之下,痛苦的驱动力更强,最常遇到的是“未完成事件”带来的痛苦。


一件事情如果不完成,就会郁结于心,加重心理负担,即使是拿快递、洗碗等小事。


完成心理学中说到,没有人可以逃开他心灵中的“未完成的事件”,刻意逃避,结果会被“未完成事件”完全控制。


如果养成这种拖延逃避的习惯,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将是一种灾难,每天疲于奔命。


为了摆脱这种折磨,我们最好现在就开始行动。


或许,我们无法立刻把买房、考证等大事立刻完成。


但是小事情我们完全可以着手处理,从而保持积极和从容的心态。


开始行动时不妨把目标定得容易些,从微习惯着手,更容易收获快乐。


比如从每天写140字的微博开始练习写作。


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,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。


微习惯太小,小到不可能失败。


正是因为这个特性,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,而且具有超强的“欺骗性”,它也因此成了极具优势的习惯养成策略。



二、行动的着力点:最小化可行产品


精益创业是当前互联网一个很火的方法,有个关键概念是“最小化可行产品”。


指的是可以使用最小资源、被最快制作出来的、可执行基本功能的、能被用户使用的试验产品。


创业者将这个产品发布出去,然后根据用户的反馈来进行调整。


这一过程是个“构建——测量——学习”的循环。


人生也是一种创业。我们完全可以用精益创业的方法,来打磨自己的产品。


这产品应该是一个结果,对素材原材料的系统梳理,能够对社会产生价值的一种媒介。


你在公司实习时写成的系统性报告、读书笔记都是产品。


产品完成后,我们应该交给市场来校验自己的成果,收集别人的反馈来调整产品;


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、克服自我防备的心态、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。


即使是负面反馈又何妨,批评是你砥砺前行的动力,下次修改就是了。我曾经很害怕被拒稿。


后来发现也没什么损失,编辑的点评是我成长的契机,有免费的写作培训机会,何乐而不为?



三、怎么行动:图层工作法


具体行动时,有时事情一多,我们就会手忙脚乱,渴望齐头并进,多线程工作。


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,实现人的多线程工作是不可能的。


因为在任何瞬间,人只能有一个注意焦点。


你以为自己同时关注了两样东西,其实是发生了注意转移的结果。


所以,我坚定地认为,一个时期只完成一件重要的高难度的事情,必须调动你的全部带宽和认知资源去完成。


对于核心思考区(认知复杂度最高的)的工作最好不要中断,因为你要付出极高的转换消耗(认知心理学发现,当从任务A转换到任务B时,执行任务B的效果明显比非任务转换状态下执行B的效果要差)。


而且,你要重新回到那种专注的心流状态是不容易的。


难道我们就无法做到多线程工作了么?


答案还是有的,虽然在一个瞬间,人只能有一个注意焦点;


但是在一个时期内,我们可以同时担负不同的工作,这就可以理解为另一种意义、多任务之间切换的多线程。


经过训练,我们完成可以做到对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层处理,这就是图层工作法。


我们处理文字时是以一种类型,处理视觉图片又是一种类型,进行数值计算又是一种类型。


为了提高效率,我们在同一个时间内只需要专注于某一层。


类似于PS画图时的过程,把一幅画分割成多个图层,各个突破。


举个写小说的例子,我们可以把小说分为三个图层:叙述、描写、对话。


叙述是负责情节的推进,描写主要是用于营造氛围,对话则是展现人物性格和冲突。


一个作家,完成有可能是先写好情节,再营造气氛和精心雕琢对话。


掌握了图层工作法,我们行动起来就可以四两拨千斤,高效完成事情。


关于行动的干货就分享到这里,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,其次是现在。


只要你行动起来,就一定会到达你想要的远方。


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

作者简介:阵雨,富书专栏作者,92后文艺青年,自媒体写作者,爱好心理学和阅读,房树人分析师。本文首发富书(ID:zhongchoudushu),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


原创不易,随心打赏

 赞赏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